美国这次可能要把"铼",当成芯片之后又一个卡我们脖子的手段了!
故事得从今年4月说起。当特朗普大笔一挥,对中国商品祭出34%的"对等关税"时,恐怕没想到中国的反击会如此精准——仅仅两天后,七种中重稀土就上了出口管制名单。
这一招,犹如围棋高手的妙手,看似云淡风轻,实则直指美国工业的七寸。
美国人急了。要知道,他们70%的稀土得从中国进口,军工企业更是离不开这些"工业维生素"。
美国的F-35战斗机、"萨德"系统、"爱国者"导弹……这些引以为傲的尖端武器,统统得靠稀土才能正常运转。没了稀土,这些高科技装备没法正常的生产和维护。
眼看稀土这张牌打不过,美国开始琢磨新招数——盯上了"铼"这个更加稀缺的金属。
说起铼,这玩意儿在地壳里的含量只有十亿分之一,全球储量加起来也就2650吨,比很多国家的黄金储备还少。
而且,这东西极少单独成矿,基本都是从铜矿、钼矿里"顺带"提取出来的副产品,想要单独提炼难度还不低。
而美国玩资源控制,已经是老江湖了。
他们铼产量不高,但会"囤货"——年进口40吨,用25吨,剩余15吨全塞进亚利桑那仓库,贴上"战略物资"标签。据说目前的库存已经400吨打底,占了全球总储量的六分之一左右。
更绝的是,全球铼储量最多的智利被美国拿捏死死的。
长期协议白纸黑字写着"优先保供美国",2023年又续约,铼流向基本被锁定。
这就像村里唯一口水井被一家承包,其他人想喝水得看人家心情。
要是美国通过管控这个稀罕物,来影响我们航空发动机的发展。我们又该如何破局呢?
据了解,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要在1700度的高温下高速旋转,还要承受比地球引力强几千倍的离心力。这种极端环境,就要使用到铼了,它的熔点高达3186度,抗腐蚀能力更是一绝。
美国F-22 的 F119发动机,涡轮叶片里铼含量就占了15%,没有它,这些钢铁雄鹰就得趴窝。
咱们C919也面临同样难题。CJ1000A发动机制造"吃铼"如饕餮,年需求30吨,国内产量仅2-3吨,缺口90%。这就像大汉每天需三碗饭,家里只能提供三勺米。
而面对美方随时可能实施的"铼封锁",我们也早就有了破局手段。
首先,就是"开源节流",上海工厂从报废叶片里回收铼,虽然回收率只有10%,但每一克都是稀缺的战略资源,可以缓解国内的铼资源紧张。
同时,相关部门还联手高校攻关钼基合金等替代材料,来实现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国产化替代。
其次,本土化铼产业的布局,也是我们一直在走的路线。
2017年安徽发现237吨铼矿,虽是杯水车薪,但手里有了底牌。通过"一带一路",跟哈萨克斯坦敲定每年5吨供应,关键时刻就能缓解稀有金属被卡脖子的紧张局面。
在我看来,这场围绕铼的博弈,本质上反映的是大国竞争的新形态。过去打仗拼的是钢铁产量,现在较量的是对关键资源的掌控力。
美国想用铼卡中国脖子,就像当年想用石油控制日本一样,都是老套路了。
如今的时代不同了,中国已经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弱国。
我们有稀土这张王牌在手,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做支撑,更有14亿人的智慧和决心。
美国想靠区区2650吨铼,就锁死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恐怕太天真了。
要知道,当年我们连原子弹都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搞出来,区区一个铼的难题,不过是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小石子罢了。
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,封锁只会激发中国人的斗志,制裁只会加速中国的自主创新。
国家层面的决心更是坚定。发改委已经把铼列入战略储备金属清单,立下军令状要在5年内储备100吨。
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游戏,而是国家意志的体现,为航空工业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。
就在美国忙着"囤铼"时,中国也没闲着。
今年2月,商务部对钨、碲、铋、钼、铟等稀有金属实施出口管制。美国对这些金属依存度超50%,有的甚至100%依赖进口。
这就形成了有趣局面:你有铼封锁,我有稀土管制;你卡我航发,我断供你半导体原材料。
更让美国难受的是,全球90%稀土精炼产能在中国。
美国即便重启停产30年的稀土矿,没有冶炼能力,矿石还得送中国加工。
在这场"资源战争"中,笔者看到的不仅是大国博弈,更是文明发展模式的转变。过去控制石油就控制世界,现在谁掌握关键金属,谁就握住未来科技钥匙。
中国的破局之道,不在于比资源多寡,而在于智慧利用、技术替代、多元供应。
这需要时间、耐心和决心。穷则变,变则通。从回收利用到替代研发,从全球布局到战略储备,每一步都在为打破封锁积蓄力量。这就是中国式的破局智慧。对此,你又是怎么看的呢?欢迎大家留言、讨论!
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炒股配资开户平台,点点盈配资,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