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深圳商报·读创客户端记者 罗凯燕 通讯员 高尚 罗鹤 余姿沁
近日,一批重达2161吨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配件,在蛇口海关关员的监管下,装船前往刚果海域,将为刚果的石油勘探作业注入“中国制造”的动力。
“这次出口配件超长超重且体积庞大,我司码头外贸泊位长度仅为80米,无法满足船长149.88米的船舶停靠,如果调到其他泊位装船,在建造场所和码头来回吊装又会对货物造成损伤。”深圳赤湾胜宝旺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清明说。

关员正在对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配件装船工作进行现场监管。(通讯员 刘燕 摄)
得知企业的困难后,蛇口海关立即到现场开展调研,充分了解企业装船流程和泊位结构,在确保严密监管的基础上,指导企业完成海关监管场所改造相关事项。“拆除监管围网后,我们的内外贸泊位可以共用,不仅满足了船舶靠泊的要求,而且可以利用滑轨运送货物,运输更加方便,在不损伤货物的同时还能节约装运成本,一举多得!”刘清明表示。
为支持海工装备制造设备顺利出海,蛇口海关靠前服务,精准对接企业需求,实施“一事一议”“一企一策”等个性化监管方案,帮助企业梳理业务流程,针对性解决实际困难。同时,蛇口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,建设合成管控中心和场所智能管控平台,实现关港视频联网、信息互享,推进顺势监管、智能监管。
据了解,码头今年预计还有11批次的大型海工装备配件待完成生产后装船出海。“我们将持续跟进企业生产进度和出口计划,制定专门监管方案,让企业在‘家门口’就能享受出口便利。”蛇口海关场所监管科副科长高尚表示。
举报/反馈
炒股配资开户平台,点点盈配资,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